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,以及传统材料成分、工艺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具有新功能的材料,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《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(2018)》,新材料产业主要包括先进钢铁材料、先进有色金属材料、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、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、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、前沿新材料、新材料相关服务等7大领域,涵盖高性能轴承用钢加工、高技术船舶用钢加工、高强度汽车用冷轧板加工、新型铝合金制造、金属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制造、新材料研发与设计服务等166个子类。
一、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
从全球来看:
发达国家在国际新材料产业中占据领先地位,世界上新材料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、日本和欧洲。美国在材料领域一直保持着全面领先,美国“先进制造伙伴计划”、“氢燃料电池研究计划”、“材料基因组计划”等系列战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确保了美国在材料领域的领跑地位。日本是世界公认的材料强国,确立了半导体材料、电子材料、碳纤维复合材料、氢燃料等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。欧盟是新材料技术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,通过实施“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”、“地平线 2020”等战略计划,欧盟在纳米技术、材料科学、制造技术、空间技术及能源技术等领域迅速发展。
从国内来看:
我国新材料行业整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,但是加速赶超的趋势明显。2018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,取得丰硕成果:钢铁、有色金属、稀土金属、水泥、玻璃和化学纤维等百余种材料产量达到世界第一;储能材料、光伏材料、稀土功能材料、特种不锈钢、超硬材料、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业产能居世界前列;纳米材料与器件、人工晶体与全固态激光器、光纤、超导材料等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,在世界科技前沿占有了一席之地。国内初步形成了“东部沿海集聚、中西部特色发展”的空间格局,长三角形成航空航天、新能源、电子信息、新型化工产业集群,珠三角在电子材料、工程改性塑料、陶瓷材料具有优势,环渤海在稀土功能材料、膜材料、硅材料、特种纤维、磁性材料多个领域具备优势。
合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,产业规模逐年递增,2018年新材料产业增长17.2%。国轩高科的锂电池材料、彩虹的液晶基板玻璃、三利谱偏光片、乐凯光学功能膜、皖维集团PVA光学膜、大地熊磁性材料、江丰溅射靶材、合肥杰事杰、合肥会通以及国风塑业的改性高分子材料等一大批新能源材料、高性能磁性材料、新型显示材料产品具备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。
二、新材料产业*策
安徽新材料产业*策:
(一)《安徽省材料及新材料产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,为引导安徽省材料及新材料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制定,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
(二)《安徽省“十四五”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》,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,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,促进传统材料产业转型升级,加快碳达峰碳中和进程,推进“三地一区”建设。
合肥市新材料产业*策:
(一)合肥市《支持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若干*策》,在生物基高分子材料、生物基材料助剂、生物基复合材料、天然生物材料创新型增效利用等领域,支持相关企业与科研院所、下游用户联合实施研发产业化创新项目,支持相关企业围绕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招引上下游企业。
(二)《合肥市“十四五”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》,构建布局合理、特色鲜明、功能完善、创新能力强的新材料产业链,形成创新能力大幅提升、产业体系高效协同、规模效应显著增强、发展领域特色鲜明的良好态势。
其他:
(一)工信部《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》,确定了先进基础材料、关键战略材料、前沿新材料3个重点发展方向。提出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、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、强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、加快重点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、突破关键工艺与专用装备制约、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、实施“互联网+”新材料行动、培育优势企业与人才团队、促进新材料产业特色集聚发展9大重点任务。
(二)工信部《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(2021年版)》,为进一步做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试点工作,废止之前目录,对新材料的范围进一步扩容。
三、产业链全景图
新材料产业行业上游为一些基础原材料,包括有色金属、橡胶和建材等;中游按组分为金属材料、无机非金属材料、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四类,按照材料性能可以划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;产业链下游应用有新能源汽车、医疗器械、生物医药结合建筑材料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