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首创!“无人机+量子技术”守护合肥地铁安全运行

安徽省资讯 (296) 发布于:2024-07-23 11:36:33 更新于:2024-07-23 11:36:33 来自:合肥在线
项目申报

7月22日上午,一架无人机从轨道交通4号线桃花潭站升空,自动执行轨道安全保护区巡检任务。同时,隧道内量子数据开始实时传输、人工智能模型开始实时计算,标志着合肥轨道正式上线运行全空间智能感知巡检系统。这种融合低空智能巡检与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模式为国内首创。

国内首创!“无人机+量子技术”守护合肥地铁安全运行

当天上午,4号线桃花潭站D出入口“停机坪”上,机舱缓缓打开,一架无人机跃起升空,随即开启了自动执行轨道安全保护区巡检任务。

其中,低空智能巡检系统由中国通号同合肥轨道联合研发,可利用无人机和智能AI技术实现分析和预警,自动识别大型施工机械、车辆以及违规操作等风险点,提升轨道保护区安全管理效率。

现场,负责无人机巡检项目的通号低空经济(合肥)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炜介绍,相对于传统人工巡检方式,无人机具有“跑得快、站得高、看得远”的先天优势。

“加上人工智能算法的植入,不仅能够提升2至4倍的巡检效率,而且具有机动性强、自动化水平高和投入成本低的特点,可大幅减少人力需求,提高巡检质量。”高炜表示。

除了无人机低空实时地面巡检,此次运营的全空间智能感知巡检系统还包括地下量子精密测量“哨兵”负责的地下监测和预警地面情况。

当天中午,位于珠江路合肥轨道交通控制中心三楼,巡检监控室内,工作人员正盯着墙上的屏幕,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。

合肥轨道交通集团安全保护区管理办公室高级工程师李斌介绍,为解决轨道安全保护区巡检成本巨大、难以实时监测等问题,合肥轨道创新应用轨道安全光纤智能预警系统。该系统由智地感知(合肥)科技有限公司同合肥轨道联合研发,可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应用到分布式光纤传感领域,把隧道内的一根普通光纤变成具有听声辨位能力的光纤,巧妙地规避了传统巡检成本巨大的问题,实现了监测实时性和区域全覆盖性。

为最大程度保障轨道交通线网运营安全,防止违规施工影响结构安全,近年来,合肥轨道交通结合低空和量子技术,在全国首创了这套全新模式的全空间智能感知巡检系统。

李斌介绍,两个系统的深度融合,充分发挥了光纤预警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与低空巡检系统随时出发、观测清晰的优势,使得轨道交通系统的巡检模式真正迈向了“耳聪目明”。

 

THE END

温馨提示:

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新媒体服务
链接链接链接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