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和依据:
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,是以*同志为核心的**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,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**、国务院关于碳达峰、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,做好全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,根据《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《安徽省碳达峰实施方案》等文件和我省有关要求,制定本实施方案,作为安徽省碳达峰*策体系的重要组成,指导工业领域有序开展碳达峰工作。
编制思路和原则:
全面对标*意见和国家行动方案,结合安徽省工业碳排放现状和减排潜力,确保工业领域落实碳达峰、碳中和的主要目标、发展方向、重大项目与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协调一致。
(一)强调总体部署,注重分类施策
按照碳达峰碳中和总体部署,把推动"双碳"目标如期实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、工业绿色转型的总体导向;在上海市重点领域和行业,分类制定合理、可行的措施路径。
(二)加强*策引导,强调企业主体
做好*策引导,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控制增量、优化存量;强化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,推动践行绿色生产方式。
(三)强化创新驱动,推动数字赋能
强化科技和机制创新,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,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融合应用,促进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。
(四)坚持系统推进,确保稳妥有序
省市联动,循序渐进,围绕结构调整、能效提升、绿色制造等重点任务全面系统推进。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,稳妥有序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。
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重大意义:
二十大报告要求,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,坚持先立后破,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”。
工业是产生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,"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”是我国碳达峰“十大行动”之一,对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意义。
我省工业结构偏重,能源消耗偏煤,工业发展仍面临严峻的资源、生态和环境保护形势,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是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,也是推动我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
《安徽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围绕产业结构优化、节能提效、绿色体系协同、资源循环利用、绿色低碳创新以及绿色制造数字赋能等方面,将积极推进全省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实现。
主要目标:
"十四五"期间:工业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,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,初步建成高效、循环、低碳的现代工业体系;
到2025年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5%,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8%。
"十五五"期间: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,工业能耗强度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,全省制造业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、利用效率稳步提高,绿色低碳发展迈入新阶段;力争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,推动钢铁、水泥等有条件的重点行业率先达峰。
主要任务:
方案锚定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,围绕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两个着力点,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提升、节能提效助力减碳、绿色体系协同减碳、资源循环利用减碳、绿色低碳创新应用、绿色制造数字赋能六大行动,推进结构降碳、节能降碳、协同降碳、循环降碳,全面推动安徽省工业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。
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行动
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布局、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、严控重点行业产能规模。
专栏1∶产业结构优化有序布局重大新增项目,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园区。
节能提效助力减碳行动
调整优化用能结构、推动终端用能电气化、开展节能降碳升级改造、强化用能监督管理。
专栏2”1445“提质增效
围绕工业绿色发展“一条”主线,推进“四新”源头培育,突出"四绿"系统建设,统筹"五个一百"产业引导,坚持绿色制造、节能减碳和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方向,实现工业领域节能环保提质增效
专栏3∶工业能效提升、通用设备能效提升重点行业能效领跑。
绿色体系协同减碳行动
建设绿色低碳工厂、培育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、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园区、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发展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。
专栏4∶绿色体系协同国家绿色制造名单、创建工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进工程。
资源循环利用减碳行动
推动再生资源协同利用、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、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。
专栏5∶循环经济发展专栏
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、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工程。
绿色低碳创新应用行动
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、开展低碳技术应用示范、加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。
专栏6∶绿色低碳创新
绿色低碳创新平台建设工程、"三首"产品研发应用工程。
专栏7∶绿色低碳产品供给
绿色设计产品、智能光伏产品、新能源汽车产品、绿色建材产品
绿色制造数字赋能行动
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、探索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、推进"工业互联网+绿色制造"。
专栏8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
能源管控信息化建设、工艺设备升级改造、培育绿色制造新业态
重点行业碳达峰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:
在钢铁、建材、石化化工、有色金属、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深入推进碳达峰工作,严格落实产能等量和减量置换*策,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,优化提升产品结构和质量,全面提升行业用能效率,推进低碳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,构建产业资源能源循环耦合体系,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,实现工业发展的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。
钢铁行业
严格落实产能置换要求,有序引导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等10项具体措施;
建材行业
退出低效产能,严禁违规新增产能,严格执行水泥、平板玻璃产能置换*策等8项具体措施;
石化化工行业
优化石化化工行业产能规模和布局,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,严控磷铵、电石、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等9项具体措施;
有色金属行业
防范铜、铅、锌等冶炼产能盲目扩张,重点围绕低碳冶炼、余热回收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等7项具体措施;
装备制造行业
加强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、光伏等优势装备制造整机、零部件与系统集成协同发展,吸引优质零部件等上下游企业向安徽转移、集聚,完善产业链供应链,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等7项具体措施;
电子信息行业
强化行业集聚,立足现有产业基础,合理优化空间布局,推进行业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,降低非电能源的应用比例等6项具体措施。
四项保障措施:
健全*策体系、加强能力建设、强化资金支持、完善服务机制。
四项组织实施要求:
统筹协调、压实责任、深化交流、加强宣传。